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行銷傳播個案研究-期中報告

1.研究對象:
  • 名稱:YouTube(目前為Google子公司)
  • 成立時間:2005年2月
  • 產業:網際網路服務
  • 產品:短片分享服務

2.簡介:
  YouTube是設立在美國的一個影片分享網站,讓使用者上載、觀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2005年2月,由三名PayPal的前任員工所創站,網站的名稱和標誌皆是自早期電視所使用的陰極射線管發想而成。至今YouTube已經成為同類型網站的翹楚,並造就多位網上名人且激發網上創作。
  YouTube總公司位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布里諾,網站藉由Flash Video來播放各式各樣由上傳者製成的影片內容,包括電影剪輯、電視短片、音樂錄影帶等,以及其他上傳者自製的業餘影片,如VLOG、原創的影片等。大部分YouTube的上傳者僅是個人自行上傳,但也有一些媒體公司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VEVO以及其他團體與YouTube有合作夥伴計劃,上傳自家公司所錄製的影片。
  網站的未註冊用戶仍可以直接觀看影片,而註冊用戶則可以上傳無限制數量的影片。而當影片有可能的冒犯性質的內容時,僅提供給18歲以上的註冊用戶觀看。
  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並把其當做一間子公司來經營。但是對於如何通過YouTube盈利,Google一直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3.成功特色:
  隨著科技發達,網路寬頻提升以及攝影器材的普及,使得短片的資訊得以大行其道。YouTube率先提出「即時散播自己的video」(broadcast yourself),強調即時就可分享,使得YouTube可讓任何已上傳至網路的短片在短短幾分鐘之內,便可以讓全世界各地的觀眾觀看。YouTube提供了簡單的方法讓普通電腦用戶上傳影片,並且絕對免費。以這個創意為中心來分派版面設計,並以Flash video的方式呈現影片,讓影片可以更輕鬆的嵌入任何網頁之中。
  2005年YouTube開站後,讓電腦使用者由傳統的被動接收資訊者,變成主動發佈資訊者,許多人藉著自拍短片分享個人珍藏和心得,或從事商業買賣行為。每個人在這裡都可成立自己的私人電影院、影片發佈站等,而取代傳統的傳播媒體。每個人都可創立自己的新聞頻道,或上載家庭生活短片,愈來愈多人欣賞網路上的短片,電視的收視逐漸轉移至電腦螢幕,也讓更多尚未認識YouTube的人們,因為某影片而認識YouTube。
  YouTube造成風靡有多種原因,其中一點是「既方便又全面」,能同時做到這兩點並不容易。YouTube讓使用者可以在網站上欣賞任何影片內容而無需下載軟體,甚至是無需註冊。網站上的影片資料可謂是應有盡有,只要你想的到的,幾乎都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到。
  2007年6月19日,YouTube於巴黎宣佈開始拓展全球本地化服務,第一波首先推出10種語言版本。在台灣出生的創辦人之一陳士駿於2007年10月回到故鄉,並宣佈正式成立台灣中文版YouTube。目前YouTube已經可以自動識別用戶電腦的語言並跳轉到相應的頁面,界面可供選擇的語言共51種,地區版本會根據當地民眾的搜尋習慣顯示熱門瀏覽。

4.個人觀點:
  YouTube成立時間不過短短十年不到,便已經成為當前全世界最大的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的成功經驗,想必讓許多人都非常感興趣。不意外地,這個網站最初成立的目的,的確也是為了解決影片分享的問題而誕生的。設計是因應需求而發生的,我想YouTube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印證。只是當初誰也沒想到,YouTube會發展至今日龐大之規模,甚至讓Google以16.5億的高價收購為子公司。
  以品牌的角度觀察,若使用者當前欲搜尋影片,首先第一個會想到的網站,通常非YouTube莫屬,就好比咖啡會讓人先想到Starbucks,速食會先讓人想到麥當勞。一個品牌的經營,要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穩固、可信賴的印象,並非容易的事。一來必須檢視自己的產品是不是真的足以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二是必須擔心市場上市否有相同的競爭對手,而YouTube便是在這兩點上都做到了。在攝影規格和網路環境的水準日漸提升下,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的紀錄和分享開始出現了轉變。但是在YouTube成立之前,並沒有任何的網站可以讓人們方便且又快速地去分享自己用心拍攝並剪輯好的影片。因此,YouTube便在這時候出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看見他人的影片,也就越來越多人想要上傳自己的影片讓更多人看見。或者也可以更簡單地說,YouTube抓住的是人們「想要被看見」的需求!綜觀現在當紅的網路相關產業,如Twitter、Facebook、Plurk或甚至微博等,都有一個共同特色便是:讓你可以即時被看見!(無論到底有沒有人回應)
  然而,也並非每個人都是那麼渴望被發現,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或時間得以隨時隨地拍攝或上傳影片。以我這般的使用者為例,因為自己本身目前還是租屋一族,租屋處或許可以沒有電視,但是一定不能沒有網路,畢竟網路在今日是即時更新訊息最快速的管道之一。所以即使沒有電視,但是只要我有網路可以連上YouTube,便可以立即搜尋我想收看的節目或影片(只要有人分享,即使版權問題目前仍是YouTube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我想這也是YouTube非預期的需求之一,或說是YouTube讓這樣的需求發生:當使用者沒有電視時,也會優先想到YouTube!
  或許更多人好奇的是,YouTube是因為免費而吸引人,那麼收入來源從何而來?答案其實是-廣告。像YouTube這般的新公司,在處理大量的公開資訊時,已和過去傳統的媒體機構不同。他們不再受過去的規則拘束,反而能夠更快速敏捷的反應客戶的需求,當免費且又優質的服務口碑建立起來後,便能夠吸引更多的廣告收入來源。YouTube的免費空間吸引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亦即代表更多的利潤。
  總之,我認為YouTube的成功,是來自於成功抓住人們的需求,並且製造更多的需求發生!倘若我自己要經營這般的企業,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要有像YouTube這樣永遠保持領先的創新獨到之處!YouTube當時做的是一個市場上全新未有的概念,而不是模仿或抄襲,這樣的選擇固然一定存在著風險,但是如同前述所言,需求和設計是相互而生的,我相信人們還有更多的需求尚未被發掘,如同在7年之前我們也還不知曉有所謂「影片共享」的概念出現,而我想這就是目前還在學習設計的我們,要致力去研究探索的目標和方向之一。

參考資料:
http://mr6.cc/?p=459(YouTube成功關鍵:堅持原味,誤打誤撞)